狗狗做手术用什么镇静剂?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四类, 分别是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传导阻滞和吸入性麻醉药(简称吸入麻醉)。 一、全身麻醉 由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γ-氨基丁酸)直接作用于脊髓后角和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活系统来产生作用,使痛觉传入消失;同时局麻药也可阻断突触后膜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而产生作用[1]。另外一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也参与此过程。 全身麻醉起效快,可有效控制疼痛及呼吸循环功能。但是手术中对病人的意识无法感知,不能有效的避免病人术后出现焦虑不安等症状。
二、局部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按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或混悬液,注射于手术部位组织内,以暂时性阻断该区域的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使该区域的感觉功能丧失而达至无痛状态的麻醉方式。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局麻药是脂溶性高易于扩散进入细胞内的局麻药,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与剂量有关,过量时可出现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所以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浓度以及总量,必要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三、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传导阻滞是通过局麻药在神经干、丛根部或鞘膜内的注射使该神经传导功能受到短暂性抑制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硬膜外-蛛网膜下隙复合阻滞)、区域神经阻滞,其中硬膜外阻滞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神经传导阻滞法。
四、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通过吸入麻醉气体而达到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一般配合静脉全吸式联合麻醉使用[2]。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主要有三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苯二氮卓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及合成抗菌素类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多种受体、离子通道,干扰脑血流动力学及代谢过程而影响脑功能活动[3]。